风险告知书
欢迎访问今晚免费公开资料官方网站!
首页 > 新闻动态 > 宏观资讯 > 正文

玉有尽而意无穷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8-06-26    点击:

今晚免费公开资料

中国的玉文化是融入到中国人血脉里的文化,是中国人独有的文化。由玉文化引发的人们对玉器的情有独钟是任何力量也挡不住的。尤其是奥运金镶玉奖牌又无疑将中国玉文化推向了世界。站在历史和时代的交融点,作为苏作玉雕的一员,回首自己十多年来努力探求的脚步,感悟良多。人说:“画有尽而意无穷”,我觉得自己追求的恰恰是“玉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

很多朋友都非常认可我做的动物件,我想这应该是对我不断追求“意无穷”境界的肯定。动物件上要体现出“意无穷”,那么首要的就是准确刻画动物的神韵。

今晚免费公开资料

何谓神韵?即指作品的意境和余味。这是作品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宋世义先生曾对此作过深刻阐述:意境是一件作品水平高低的标志,是作者思想感情和所描绘对象融合为一的一种艺术境界,它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而是艺术创作中形象思维的产物。只有掌握艺术法则和规律,才能触类旁通,成为技艺精湛的名家高手,雕刻出具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才能让观众在欣赏的过程中,从视觉、触觉的愉悦过渡到心情的愉悦,从眼睛的直观享受上升的心神、意境的高度审美体验。因此一件成功的玉雕作品,不仅要内容生动,形象逼真,还要表达成一种精神与艺术共融的理想境界,一种诗韵,让观众领略到形式上升的意韵和境界。

如何才能准确体现动物的神韵,使作品“意无穷”呢?为了不断在自己的艺术之路上追求,提高作品文化内涵,张扬作品个性,我一直探索、尝试、改进着,最终导致我在动物件的设计制作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简而言之即:传统元素精华与现代审美观念的有机融合。

今晚免费公开资料

对于继承和吸取传统元素精华,我在实践中主要有两点体会。

一、厚积方能薄发。要做到下笔有神,先要胸有成竹。我对古代动物雕刻特点的发展和演化作了深入的了解和比对,以期了然于胸。

中华古代传统文化的主要经验和积累给了我充足的养分。比如,殷商时期的动物件多为片形、几何形,手法上多以双线阴刻,选型自然,作工简浅,刀法有力,象形粗犷;春秋战国时期的动物件仍多为几何体外形,动物已由形象趋于写实,多以云纹勾勒动物五官;秦汉至南北朝时则以貔貅为主要题材,身上长有飞翅,头上有角,全立雕,张牙舞爪,凶猛威武;到了唐宋元时期,动物件则显得较粗犷,工艺上较粗糙;而到了明清动物件则变得较为写实,尤其是乾隆时玉雕达到了一定的顶峰,动物件往往显得细腻逼真,讲究造型和动态。

而在工艺上,不论哪个时期,好的刀法或洒脱俊拔,或轻灵俊雅,或朴茂丰厚,或道劲稳健,或老辣沧桑,一如书法运笔。技法有圆、镂、浮、透、链、平雕等。无论何种技法,都要求线条流畅优美,透视感强,形象逼真传神,给人的身临其境之感。

各个时期各有特色,各种技法亦各有所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方能融汇贯通,海纳百川。要发展必先继承,先辈们经过千万年的锤炼,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玉文化遗产,这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二、这是我认为关键的一方面,即要认识到中国古代的玉雕风格与东方哲学精神等文化因素是密切相关的。表现在造型艺术上便是含蓄美,内在美,含不尽之意于象外。比如雄强猛厉的南北朝辟邪,较之西方掷铁饼者力量的紧张进发,则给人更多品尝的余味,象中国书法用笔藏锋那样将力量包裹在内部,体现一种退熟回生,大巧若拙的哲学精神境界。又如,明清的动物件多体现道家的风格特征,它们和生活关系密切,风格上追求自然,朴拙可爱。我本人较喜爱这种风格,所以我的动物件更多的吸取了明清动物件的特点。而且自古以来玉是人格化的玉,“君子比德于玉”,玉又承载着人民无限美好的希愿,它是吉祥的化身,寓意无穷。

基于上述原因,所以欣赏中国的玉雕时也许会让人觉得不如西方雕塑痛快顺溜,一如茶之于咖啡,茶需品味,若不谙茶道,便永远进不了茶的境界。作为玉雕作品创作者,如果作品无法体现中国艺术的“意无穷”的审美传统,那么就无法真正继承传统。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提高中国传统文化修养,从根本上认识中国艺术,否则欣赏也好,创作也罢,都很难进入堂奥。

但如果只是吸取传统精华也是单翅难飞,时代在发展,我觉得更要踏准现代人的生活节拍,把握住现代人的审美情趣,让作品富于时代感、新意感。二者融合,才能比翼高飞,开创新的巅峰。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新西兰和田玉
下一篇:黄龙玉为何能迷倒众多爱好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