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告知书
欢迎访问今晚免费公开资料官方网站!
首页 > 新闻动态 > 热点聚焦 > 正文

“有力之美”作为木刻版画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8-04-04    点击:

今晚免费公开资料

怒潮-挣扎,李桦,1946年

1929年三月,在自费出版《近代木刻选集》第二集时,鲁迅将“有力之美”作为木刻的主要审美特征加以圈点,同时感叹道:“但这‘力之美’大约一时未必能和我们的眼睛相宜。流行的装饰画上,现在已经多是削肩的美人,枯瘦的佛子,解散了的构成派绘画了。有精力弥满的作家和观者,才会生出‘力’的艺术来。‘放笔直干’的图画,恐怕难以生存于颓唐,小巧的社会里的。”在随后一系列的文章中,鲁迅以巨大的热情,在理论和精神上给木刻青年以不懈的支持,鼓励他们去创作“刚健、分明”的木刻,因为这是“新的青年的艺术,是好的大众的艺术”。(《〈无名木刻集〉序》)

今晚免费公开资料

到前线去,胡一川,1932年

鲁迅在木刻那里看到的是新的艺术形式,新的制作和传播方法,新型的艺术家,以及新的艺术和社会生活的关系。木刻在视觉语言上的刚健有力之所以值得提倡,是因为它与流行的审美趣味格格不入,因而发聋振聩;这种“力之美”,跟年轻、无名的艺术家对现存艺术体制、规则和标准进行挑战结合在一起,就不仅带来审美经验上的颠覆(“淆乱了雅俗”),同时也表现出新的历史现实和意识(“现代社会的魂魄”),并因此而“为大众所支持”(见鲁迅《〈全国木刻联合展览会专辑〉序》)。当鲁迅把木刻定义为“好的大众的艺术”时,“大众”是有别于“社会”的。“社会”可以“颓唐、小巧”,也可以愚昧而冷漠,往往是一个或者可鄙或者可怜、与自我迥异的被动无情的对象,而“大众”则是一个积极可塑、有主体意识的历史创造者。对这样一个大的历史主体的表述和认同,是左翼启蒙运动的根本动力之一,也是现代版画运动的核心诉求。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习近平将出席博鳌论坛并发表重要主旨演讲
下一篇:有关木刻运动和革命时期的版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