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告知书
欢迎访问今晚免费公开资料官方网站!
首页 > 新闻动态 > 热点聚焦 > 正文

是谁“捧红”了玉石?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8-08-15    点击:

和田玉的历史久远,经久不衰,除去它自身的特点外,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便是人们赋予它的精神内涵。
今晚免费公开资料

 

追根溯源,给予玉石精神内涵的赋予者,当属我国的历代文人,而这其中,贡献最大的则是儒学创始人孔丘。正是因为他和他所创建儒家学派,让曾经的中国人深深的爱上了和田玉。

今晚免费公开资料

 

在孔丘眼中,漂亮的玉石,凝聚着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等多种品德,与君子的品德要求十分吻合。而实际上,这些品德正是圣贤们的追求目标。

玉石的使用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后又作为人们祭祀的礼器出现,它本身的意义早已远超它本身所具有的价值,更是成为一种象征。

但玉石的道德化,是从春秋才开始的。"玉和德相符"的类似理论,管仲的著作有所描述。孔圣人在《礼记》中将其细化,才使得玉石代表了那么多品行。

孔丘认为:

玉温润而有光泽,是仁;玉质缜密,是智;

玉有棱角而不伤人,是义;

玉的密度很沉、有一种坠手感,是礼;

敲击玉器会有清澈悠长的声音,最终戛然而止,是乐;

玉的瑕疵和美好互不遮掩,是忠;

品貌表里如一,是信;

玉的气质像虹一样冲击日月,是天;

玉能体现山川的精神,是地;

玉制的圭璋用于朝圣,是德;

天下人都把玉看得很高贵,是道。"

孔子一席话,以当时人们的"贵玉思想"为本,赋予了玉石这些品质。这番话彻底提升了用玉的内涵,玉石从此有了人文精神,洋溢着高尚的道德情怀。天下人爱玉,就像敬慕有德之士一样。

孔丘论玉不是故弄玄虚,也不是普通的说教,玉石道德化带来一种新的美学理念。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有着较高的现实意义,其美学观念对后人起到深远影响。

君子无故,玉不离身。这句话直接将玉普及到了民间,极大的促进了玉文化的发展,很多文人雅士开始入手玉石。儒家理论对玉的传播贡献很大,将玉从王者手中解脱出来,为君子所佩戴,为文人所仰慕。

孔丘的儒家思想,一直把玉作为社会道德的图腾。不仅为人们提供了道德参考,也让亿万人爱上了玉石,将她们看做完美的存在。

此后几千年,在儒家的指引下,玉石一步步普及民间,爱玉的人便再也没有少过。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北大荒版画获数字化保护
下一篇:如何成为玉石“捡漏达人”?

分享到: